在全球变暖影响、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,碳中和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。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,向世界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。而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科技进步的作用需要得到更充分地重视与释放。
实现碳中和,总的来说就是构建起能源供应端、能源消费端、人为固碳端的“三端发力”体系。无论是哪一端,都离不开科技力量。
能源供应端,科技助力绿电越来越多——目前,中国的风电、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的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,大到风机叶片的安装与检修、维护,小到光伏电池的升级迭代,科技进步让中国始终在全球新能源电力市场保有一席之地。
能源消费端,科技助力效率越来越高——碳中和不是不排放碳,而是要尽可能少排放碳,通过发挥科技的作用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也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大有裨益。当下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,让中国许多工厂更加智能,也更加节能;智慧建筑不断涌现,路上的新能源车日渐增多,智能红绿灯等先进技术提高了通行效率、减少了能源消耗……
人为固碳端,科技助力手段越来越丰富——近年来,中国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,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,但在那些生态条件恶劣的地区,植树造林更需要科技的帮助。比如,在库布其沙漠,当地探索并已长期使用了水气植树法,如今植树队伍里又多了一架架无人机;除了吸收碳,中国也在不断探索碳捕集、碳封存技术,像齐鲁石化-胜利油田CCUS项目,为中国减污降碳、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尝试、有力支撑。
提到碳中和,除了关注人为排放和减排,地球系统本身的动态变化也应得到重视。这就需要我们搭建起“天空地一体化”观测系统,综合规划碳中和路径,充分利用卫星探测与地面探测相结合,这对于我们摸清“碳底数”、捕捉“碳足迹”大有帮助。这些无不需要科技进步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。
实现碳中和,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,需要久久为功,科技创新同样需要千万次的坚持与尝试。无论是实现碳中和还是科技进步,都要有长远规划、系统考量。
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,科技对于实现碳中和方面都在并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。碳中和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方向,而且是世界各国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。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不能等靠要,而是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我们要借助这一东风,切实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,让中国在相关领域拥有更多的核心竞争力,在为碳中和装上“中国芯”的同时,实现碳中和与中国科技进步的并驾齐驱。